概念化的艺术作品、概念化的主题名称、概念化的宣传手段,三者集中在一起,能否给公众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观展体验?德国艺术家格哈特·里希特在柏林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的艺术展或许就是对此作出的一番尝试。
场馆内的四面墙上悬挂着里希特的八幅作品,它们全部由整块玻璃镜面构成,灰色涂料涂在了玻璃的背面。这样,整个展览其实就是一个由八面镜子和参观者共同构成的空间。在这里,作品的镜像作用使参观者在试图观赏作品时却看到了镜中的他人和自己。他们在这个奇妙空间里的一举一动使整个作品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展览在设定主题时,没做任何的引申和演绎,《八面灰》是展览的标题,“八面灰”是对展览最为直接和朴实的描述。作品“镜像反映”的内在本质由此得到呼应。
那么,如何在展览信息推广中反映里希特作品的实质和特点?Surface决定同样要将“镜面”特点体现出来。里希特的作品中,正面完全是用来跟环境与参观者发生关系的,而作品的背面,才是艺术家的“工作”-把灰色涂料涂在镜面上。于是,招贴采用了透明玻璃纸做材料,展览文字信息印在了背面,后头再覆盖上一层灰颜色。因而,整个招贴中,画面大胆而近乎野蛮地保持着跟艺术作品一致的空无感。信息媒介本身的材质所形成的光泽感与镜面效果几乎是艺术家作品的翻版。不仅仅是指制作方式与表面效果,更重要的,它体现了艺术作品所具有的交互性。当大众接触到这些信息传达媒介时,也可以像参观展览时一样,看到镜面中的自己及周边影像。
没有夸张、没有曲解,艺术展本身的信息以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传达了出来。展览现场还提供该招贴的限量版供参观者购买。这么说,一种(原本意义上的)传播艺术作品的广告媒介反而转变成了艺术作品?是的,整个艺术展的概念还在延续。